Monday, February 23, 2009

沉默是因為

沉默是因為麻木
還是早已自顧不下
看著曾經美麗 的加沙 
看著曾經善良的 一個一個倒下

請 請安心去睡
我 我會好好保重
請 請安心去

火花 從天降下
你跟她的家 已變作 細沙
但靈魂吹不散
日月已不再 照 人間

請稍候, 新歌創作正在進行中, 不便之處敬請願諒。

Saturday, February 21, 2009

經典重溫 : 小虎隊 忍著淚說Goodbye MV 1984

真係唔抵得。我要搵埋細老妹去石硤尾公園拍MV先得。重溫一下繩網同鐵架直昇機呢D咁經典0既遊樂場設施。

平民版"艷照門"

「通過網站內的自訴內容來看,照片中的女子似乎就是網站的建立者,亦是“感情受害人”;男方則是“騙財騙色”的列車員李某。這位神秘人稱自己是在坐火車時偶遇李某的,隨後產生感情,並多次承擔戀愛費用。上月初,在發現李某“腳踏兩條船”併發生“短信爭執”後,神秘人疑自己被男方“騙財騙色”,遂製作了該網站,公佈了李某的大量照片及其身份證資訊和工作證資料,意在“討回公道”。」

在網上無意間看到這則報導。
戀愛費用?短信爭執?吓?
有種剛從外太空剛返回地球的感覺,真的不知今夕是何年。不太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。以往對創新字眼總是很有勁,但今回是有點害怕。

Tuesday, February 17, 2009

嘩哈哈

這個實驗太嘩哈哈了。

第一,全球並沒有出現糧食短缺問題。相反是生產過剩,每天由食肆、家居收集到的食物(是食物,不是廚餘)是數以千噸計的。以美國為例,阿里桑那州大學04年的統計報告指出單是美國每年平均便浪費40-50%的食物。有趣的是,有相當比例的食物是在運輸途中懷掉,或是在處理過程中浪費掉。大量的食物浪費不單是折墜問題,更是重大的環保問題。

青年人之所有「糧食短缺問題」的假象,大慨是因為看見非洲很多皮包骨的人而得出的結論。其實問題核心絕對是「不患寡而患不均」,是政治經濟的問題。假如非洲各國沒有連年的戰亂,自強不息不受大國剝削,小孩子便不用乞食。在香港念過中學的都應該有聽過杜甫的「朱門狗肉臭,路有凍死骨」吧。以人類如今的生產力,要解決飢餓根本不成問題,如果不存在政治問題的話。

相對於美國,古巴在推行保育、減廢方面對人類有相當貢獻。當然你可以說古巴這個窮國只是太窮所以談不上有浪費,但古巴是全世界唯一確認並切實執行「能夠享用安全健康的食物是基本人權」的國家。國家為所有上學的孩子提供早餐、午餐。而且當地的有機農業更是搞得有聲有色。90年代初面對蘇聯解體及美國禁運而引起的糧食能源危機,促使了古巴如今urban garden 的革命。在每家每戶的後園進行有機耕作,上至政府部長,下至平民百姓,全面投入生產。不單大大減少因為運輸帶來的能源消耗,更確保了家家戶戶都有最新鮮的蔬菜。

第二,要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為什麼要種植稀有蔬果? 嘩哈哈...
____________________


防潮箱變「溫室」
(明報)2月17日 星期二 05:05
【明報專訊】全球糧食短缺問題愈來愈嚴重,就讀港大二年級的鄭嘉聰、鄭浩賢、何俊賢及黃永傑嘗試創製Agri-fridge(種植溫室),小小溫室高32厘米,內放一盆桔測試植物生長,讓植物24小時進行光合作用,測試可否提高產量。鄭嘉聰表示,這個溫室由防潮箱改裝,外接二氧化碳供應樽,只要按鍵即可調節箱內二氧化碳濃度、濕度、溫度及紫外光指數,讓植物不分晝夜進行光合作用。
小溫室以電力操作,每月要花200元電費,只種得一盆桔,問到成本是否太高昂時,鄭嘉聰解釋︰「這設計方便地小人多的地方,讓人們在空間較小的家居種植。」有人問若換走那盆桔,或許小溫室只可以容納一棵葱,「試問怎會有人每月花200元電費種一棵葱?」他則答︰「若有企業支持,或可以整座大廈變成溫室,種植稀有蔬果,成本或可相應降低。」這次比賽着重的是創意及舊物新用,看來成本是多是少,不是年輕人的考慮範圍了!

Friday, February 13, 2009

學海

時間真的很不見使。

如果時間許可的話, 希望可以一讀<物種起源>, 還有古爾德的書。之前在chapers 看見<物>的精美插圖版在做特價,看了數頁便很有衝動要買。後來一想,這麼出名的書在任何一間圖書館都不難找到,何況教科書也沒有足夠時間看,還買書回家來裝飾書架多笨。於是又冷靜下來。再想,要儲錢去古巴啊,更要省吃憸用。但為了應節, 過去兩天晚上臨睡前都在看有關達爾文的書。<物種起源>的發表做成了科學的、社會的、宗教的大地震。它動搖了人類中心主義的高樓, 有如哥白尼一樣偉大。是科學的進步,促成了人們的世界觀的轉變 。

提到古爾德,他本身是一個考古學、生物進化學者,他善於用普及的語言去解釋演化學。他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"punctuated equilibrium"去解釋物種演化中出現的所謂斷層。相對於傳統上認為的物種漸變,他以物種疾變來解釋斷層。是十分有趣的題目。

要知的、想知的都太多。都是那句話, 如果一天可以有48小時多好。
 

Sunday, February 01, 2009

上帝的小丑

陪伴我走過一段昏沈歲月的《尼金斯基手記》。尼金斯基曾經說自己是上帝的小丑。他討厭上流社會,他覺得他們虛偽,糟蹋了藝術。他說過要為沒有錢買票看他演出的人建一座劇院,讓所有人都可以免費看他的舞蹈。銅臭讓他作嘔,但同時他卻需要錢。為此要承受為沒品味的人演出、獻媚的恥辱。支離破碎的靈魂只可在竭斯底里的舞動中重圓。

1912年,俄國畫家Leon Bakst為尼金斯基主演的「牧神的午后」設計服裝佈景,留下這幅悅目的草稿。據說原畫現收藏在Hartford 的Wadsworth Antheneum。

在低沉的日子,與手記共嗚。